目前面向盲人播出的影片主要以影片影像的敘述為主片,在國外相關研究中稱為“口頭視頻描述服務”或“視覺描述”,主要分為“現場聽寫”和“音頻描述”版本制作。“現場聽寫”流動性大,人員水平參差不齊,影響盲人收視質量。“音頻描述”版是在原版的基礎上增加解說等處理制作而成,然后對外發布。2009年,上海影視出版社發行了我國第一部無障礙電影《1977年高考》專為盲人設計。2011年,中國盲文出版社與上海影視出版社聯合發起“中國無障礙電影工程”,專門提供無障礙影視作品。到目前為止,已經制作了100多部這樣的電影。
在“口頭視頻描述”的標準化方面電影解說詞,中國傳媒大學開發了無障礙電影的解說制作模式。敘述者需要根據盲人群體的認知對影視語言進行重新編碼,盲人觀眾根據自身經驗進行解碼,進而完成觀影行為。在全國20所盲人學校和北京部分社區進行播放實驗后,90%以上的視障者可以理解通過該模式制作的電影片內容。2018年10月,學校倡導開展“光明工程”,啟動“光明影院”工程。目前已完成《戰狼2》等60部無障礙電影,《雷戰》、《無聞西東》、《大唐玄奘》。預計2019年電影產量將達到100部。
2.缺少片源碼是個大問題
“盲人電影”使用超感從制作階段實現同理心。盲人對事物的認知是完全不同的。例如,盲人保留了對顏色的認知,而先天性盲人則難以通過語言感知顏色。“盲片”可以根據觀眾的不同認知進行不同的創作和設計,產生相應的感受,統一電影的表達方式,避免千人敘述,千人“口述”的局面。“盲人電影”還可以強化盲人群體的主體意識,激發他們看電影的動力,激發他們看電影的興趣,進而使他們對電影產生認同感。
但我國“盲人電影”起步晚、發展緩慢、類型少、制作經驗不足、內容相對單一。“盲人電影”的放映也很有限。放映渠道和場地都比較單一,遠不能覆蓋整個盲人群體。更突出的問題之一是缺少 片 來源。雖然部分機構發布了無障礙電影片,但仍難以滿足需求,不少盲人觀影活動缺乏無障礙片源支持。盲人往往無法像普通觀眾一樣及時欣賞到最新的電影片。
對于無障礙電影片的制作發行機構來說,從電影發行商那里獲得版權的渠道和能力太有限,版權問題成為最大的制約因素。例如,成立于2016年2月的上海無障礙影視文化發展中心,負責上海“無障礙電影”的劇本編寫、審核、錄制和放映。他們制作的電影片的版權主要是免費提供的,但大多為老片,年限有限,難以滿足盲人感知當下的需求生活。
對于視頻獨裁者來說,在“翻譯”制作的過程中,他們更愿意選擇故事性強、對話多、動作少的作品,這也限制了“盲電影”的題材范圍。
適合盲人看的電影片既要符合他們的審美,又要適合講述,還要面臨一些版權問題。未來,“盲人電影”可以直接將小說等藝術形式改編成有聲電影,從而無需向電影發行公司購買版權,再進行無障礙制作。它在題材和主題選擇上更具主動性,成本低。,周期短,可操作性強,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創意來源問題。
3.投影平臺建設亟待跟進
雖然我國“盲電影”和“盲院”數量相當多,但也存在區域分布不均、觀眾年齡不均、配套設施不完善等問題。在這方面,我們可以借鑒一些歐美國家的成熟經驗。
首先,政府需要在資金和政策上給予更大的支持,鼓勵制作、發行、放映,推動“盲片”制作規?;?、常態化,形成產業鏈。具體而言
上一篇:地產產品宣傳片制作價格與哪些方面相關的區別?|影晨文化
下一篇:很抱歉沒有了
熱門資訊